南美德比爆发大规模冲突!拉菲尼亚推搡引发十人大混战
世预赛南美区第 14 轮焦点战中,阿根廷与巴西的对决再次沦为 “火星四溅” 的战场。北京时间 3 月 26 日清晨,布宜诺斯艾利斯纪念碑球场见证了一场充满争议的比赛:阿根廷凭借阿尔瓦雷斯、恩佐与麦卡利斯特的进球 3-1 领先结束上半场,但巴西前锋拉菲尼亚的一次过激举动彻底点燃了双方的怒火,导致两队 10 余人卷入推搡冲突,主裁判不得不出示两张黄牌才平息事端。
赛前挑衅埋下隐患
本场比赛前,巴西球星拉菲尼亚的言论已成为舆论焦点。他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宣称要 “狠狠干翻阿根廷”,甚至放话要在比赛中 “用任何手段击败对手”。这番挑衅不仅激怒了阿根廷球迷,更让南美足坛嗅到了火药味。前巴西国脚西拉斯批评其 “缺乏尊重”,而阿根廷主帅斯卡洛尼则保持克制,表示 “比赛的意义不应被过度放大”。
long8冲突瞬间引爆球场
比赛第 38 分钟,场上局势突然失控。阿根廷后卫塔利亚菲科在拼抢中踢倒拉菲尼亚,后者起身随即推搡对方球员。这一举动犹如导火索,瞬间引发两队球员围拢对峙。德保罗、奥塔门迪等阿根廷悍将与拉菲尼亚、维尼修斯等巴西球员互相推搡,10 余人陷入混乱。主裁判紧急介入,最终向塔利亚菲科与拉菲尼亚各出示一张黄牌。
冲突并未就此结束。半场哨响后,双方球员在通道口再次发生口角,拉菲尼亚与德保罗、帕雷德斯等人继续对峙,安保人员不得不上前分隔两队。据现场记者描述,阿根廷球员赛后集体向看台做出 “闭嘴” 手势,疑似回应拉菲尼亚的挑衅言论。

战术博弈与情绪失控交织
尽管冲突抢镜,但比赛本身的进程同样跌宕。阿根廷在缺少梅西、劳塔罗的情况下,由阿尔瓦雷斯开场 4 分钟闪击破门,恩佐与麦卡利斯特的进球则展现了中场双核的强大控制力。巴西虽由库尼亚扳回一城,但防线漏洞频出,最终以 1-4 的比分创下世预赛对阵阿根廷的最大失利纪录。
历史恩怨再添新章
这场冲突延续了南美双雄百年对抗的火药味。从 2019 年美洲杯半决赛的群殴,到 2022 年世界杯夺冠后马丁内斯的争议庆祝,再到此次拉菲尼亚的挑衅与阿根廷球员的 “冠军嘲讽”,两队的恩怨早已超越足球范畴。数据显示,阿根廷近 5 次对阵巴西保持 3 胜 2 平,而巴西连续三届世界杯止步八强的成绩更让这场失利蒙上阴影。
赛后反思与未来展望
冲突事件引发了足坛对南美足球文化的讨论。前阿根廷国脚萨穆埃尔指出:“德比的激情值得尊重,但球员必须学会控制情绪。” 巴西名宿卡福则表示:“年轻球员的好胜心需要引导,否则只会重蹈覆辙。” 随着 2026 世界杯日益临近,南美双雄的较量或将持续升级,而如何平衡竞技激情与体育精神,仍是摆在双方面前的难题。